完成供电标准煤耗298克/千瓦时,同比降低2克/千瓦时。
采用双边连续挂牌模式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可同时在挂牌交易开市时间段内进行挂牌或摘牌操作,以时间优先原则,完成摘牌后双方即获得相应交易合约。电力交易机构应加强售电市场运营管理,通过信息核验、市场行为评价、履约保函和履约保险管理等方式,按季度公布售电公司市场行为评价报告,防范售电市场运行风险。
(四)新能源交易1. 交易开展前,新能源发电企业需向交易机构申报全年发电能力并分解到月,月分解电量原则上应介于近三年同月最大上网电量与最小上网电量之间,年内新并网的新能源企业申报电量应介于近3年所在区域同类型发电的(风电、光伏)平均水平及最大发电水平之间。(四)交易机构要提高市场数据分析和治理能力,为政府决策和用户参与电力市场提供辅助分析功能。推动分级分类监管,对信用评分较低的市场主体,加强风险管控与动态监管,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促进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中长期交易有关事宜》的通知。享受可再生能源补贴风电、享受可再生能源补贴光伏仅组织单边竞价交易,由用户侧报量报价、发电侧报量接受价格,交易申报价格暂不得低于2023年享受可再生能源补贴风电、享受可再生能源补贴光伏项目区内平均成交价格,后期可根据交易组织情况适当调整。
一、交易规模预计2024年蒙西电网区内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规模2800亿千瓦时(区内用户及工商业代理购电预计2713亿千瓦时,网损预计87亿千瓦时),居民、农业用电228亿千瓦时。为保障各类型新能源企业公平参与,代理购电新能源挂牌交易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交易标的为光伏有效发电时段电力曲线,全部类型新能源发电企业可参与摘牌。2023年,粤电力A实现扭亏为盈,其业绩变动的原因提到,气电、风电、光伏电量显著上升,绿色转型初见成效,这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
煤电企业的成本构成中,燃料费占主导地位,可以说煤价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火电企业的盈利水平,煤价的回落对火电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火电作为当前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2023年贡献了全国将近70%的发电量。图表来自华能国际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早在2021年华能集团就曾表示,新能源成为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相比2020年(45.65亿元),华能国际的净利润依旧有很大增长。
2023年,受益于煤电救市政策释放,煤炭价格整体下行,火电行业终于一改颓势,华能国际也凭借火电+新能源的双向优势逆袭。和华能国际一样的是,大多企业的业绩预告中都提到了煤价和上网电量的影响,也有一些企业提到了新能源的贡献。
国电电力提到,公司推进绿色发展,新能源装机增量创新高,新能源上网电量稳步提升。2023年初,粤电力A曾披露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计划新建并投产煤电装机约800万千瓦、气电装机约1000万千瓦,新增新能源装机约1400万千瓦。企业利润翻倍增长 扭亏为盈据北极星电力网不完全统计,已有18家火电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14家企业实现盈利,华电国际、申能股份、赣能股份、上海电力等企业净利润增长超200%。五大发电集团层面,多家表示业绩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2023年,赣能股份上网电量159.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20%;其中火电上网电量155.27,同比增长71.64%。双碳目标下,大力发展风光成为必然趋势,很多火电巨头也开始转型布局新能源领域。此外,各大火电企业的转型步伐已然开启,一些企业也提及新能源的贡献。2023年全年长协煤5500大卡均价713.83元/吨,较2022年均价721.67元/吨回落7.84元/吨。
此外,在国家强监管下,动力煤长协合同履约率明显提升,价格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华能国际风电发电量占比不足10%,但其贡献的利润总额已经超过火电。
国电电力预计2023年净利润53-58亿元,同比增长92.92%-111.12%。2023年秦皇岛港动力煤年内均价965元/吨,较2022年全年均价下降304元。
皖能电力也表示,年内相继投产阜阳华润二期、新疆江布电厂,整体发电量增幅接近20%。华能国际2023年三季度报显示,燃煤+燃机利润总额为41.38亿元,风电利润总额为46.9亿元。龙头股华能国际净利80-90亿过去几年煤电矛盾加剧,尤其是2021-2022年很多火电企业的业绩都不理想,终于在今年迎来了业绩回升。2023年,国电电力风电发电量增长12.53%,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163.39%。业绩变动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新项目投产。2023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华能国际风电贡献的利润依旧超越火电,尽管其风电发电量占比仅不足10%。
2023年,赣能股份净利润4.3-5.3亿元,同比增长3938.17%4877.27%。华能国际披露了业绩预盈的原因,一是境内燃煤价格同比下降和电量同比增长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二是公司新加坡业务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火电、风电以及光伏是华能国际发电量的主要来源,分别为4035.1亿千瓦时、318.35亿千瓦时以及109.11亿千瓦时。2023年,华能国际上网电量4478.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33%。
五大发电旗下,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发电、国电电力全部实现盈利。譬如,火电龙头股华能国际重回巅峰,2023年预计盈利80-90亿元
芜湖市政府于2022年年初成立了由发展改革委、经信局、财政局、住建局、数据资源管理局、芜湖供电公司、芜湖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等多方参与的虚拟电厂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将虚拟电厂建设列为市级首位重点工程,并由芜湖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平台企业出资成立芜湖市虚拟电厂有限责任公司。在政企联合推动下,2023年12月28日,芜湖供电公司综合能源分公司与芜湖虚拟电厂公司签署正式合作协议,标志着国内首个城市级虚拟电厂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政企双方通过优势互补,携手推进虚拟电厂健康有序发展。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芜湖虚拟电厂聚合首批39家重点工业企业客户,参与需求响应25次,单日最高响应负荷32.8万千瓦,协助用户获取补贴2000万元。虚拟电厂建设期间,芜湖供电公司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芜湖虚拟电厂平台接入安徽省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依托芜湖市负荷管理中心实现虚拟电厂实体化运作。
1月28日,在安徽省芜湖市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监控大厅,芜湖供电公司与芜湖虚拟电厂公司专业人员利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开展虚拟电厂聚合用户可调节负荷监测。截至目前,芜湖虚拟电厂共聚合工业企业、分布式光伏发电、楼宇空调等用户60户,可调节负荷79.6万千瓦。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为虚拟电厂提供市场组织、执行监测、效果评估等数据支持,负荷管理中心提供资源能力校核、数字证书认定、交易清分结算等市场服务,进一步激发虚拟电厂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用户侧储能、充电桩、楼宇空调等分散资源的挖掘和聚合能力,同时实现对虚拟电厂等新业态主体的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服务。当天,芜湖虚拟电厂可调节负荷预计为20万千瓦,其中2万千瓦储能可实时参与电网平衡调节。
根据项目建设计划,到2025年年底,芜湖虚拟电厂聚合负荷规模将超过150万千瓦。据了解,芜湖供电公司正承编芜湖虚拟电厂三年发展规划,积极实践源网荷储互动技术路径,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引导电力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互动调节,实现多能互补协同发展。
2023年年底,芜湖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若干政策举措》,通过给予市级补贴的方式引导光伏发电、储能项目接入虚拟电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浙江能源监管办明确了迎峰度冬期间相关考核和补偿具体参数。为保障2024年迎峰度冬期间浙江省电力供应,促进春节期间可再生能源消纳,近日,浙江能源监管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浙江省2024年迎峰度冬期间发电机组并网运行补偿和考核的通知》。下一步,浙江能源监管办将加强监管,切实发挥两个细则考核补偿激励机制的作用,引导发电企业加强机组运行管理,促进春节低负荷期间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保供稳定。
一是加大对机组非停、出力受阻情况的考核,考核系数上调至原标准的2~3倍,确保春节期间稳定供电;二是提高春节期间机组调峰补偿标准,负荷率20%以下的深度调峰补偿标准由160元/兆瓦时调整为320元/兆瓦时,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三是要求风电场、光伏电站提高功率预测准确性,并鼓励风电场、光伏电站利用春节低负荷期间开展AGC联调试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浙江能源监管办明确了迎峰度冬期间相关考核和补偿具体参数。
一是加大对机组非停、出力受阻情况的考核,考核系数上调至原标准的2~3倍,确保春节期间稳定供电;二是提高春节期间机组调峰补偿标准,负荷率20%以下的深度调峰补偿标准由160元/兆瓦时调整为320元/兆瓦时,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三是要求风电场、光伏电站提高功率预测准确性,并鼓励风电场、光伏电站利用春节低负荷期间开展AGC联调试验。下一步,浙江能源监管办将加强监管,切实发挥两个细则考核补偿激励机制的作用,引导发电企业加强机组运行管理,促进春节低负荷期间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保供稳定。
为保障2024年迎峰度冬期间浙江省电力供应,促进春节期间可再生能源消纳,近日,浙江能源监管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浙江省2024年迎峰度冬期间发电机组并网运行补偿和考核的通知》据介绍,为保障春节期间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国网山东电力从2023年12月11日启动了春节保供电工作,制定下发工作方案、确定重点工作内容,其中1月19日-24日开展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春运客户供电设施专项排查治理。